云会议
进入旧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发展规划

砥砺奋进的五年――“牛人”朱延江的脱贫之路

作者: 时间:2017-11-27 13:33:04 点击数: 出处: 编辑:admin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形容的是大草原的美景。在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南麓的山脚下也会出现牛群散落在水草间的风景,与其说是一个美丽的景色,倒不如说这是“牛人”致富奔小康的瑰丽画卷......

766d613083a97b07cd0a1fa1ef8b786d.jpgo2Z365bet体育直播
o2Z365bet体育直播

孟铃钰 摄o2Z365bet体育直播

    这牛群的主人是毕拉河林业局北大河林场职工朱延江。今年47岁的他,身子瘦弱,黝黑的脸上已有了很多皱纹,诉说着岁月的艰辛,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散发出的精气神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说起不服输,他还真就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句“只要有双手咱就能有使不完的劲儿!”他指着牛群向记者娓娓道来他发展家庭经济之路。 
 
    2004年,朱延江家里收入少,女儿上学,老人身体有病,日子过得越来越紧张。他时常徘徊在林场附近,看着一大片草甸子的草越长越高,他想,如果有牛羊定期来吃草,那么就能将干草全部解决掉,而且不仅不破坏生态,还能涵养水源。于是他有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在林场附近养牛。说干就干,两口子把想法向林场领导说了以后,林场的领导及时反映到林业局工会,林业局工会很快给予了资金和人力的支持。搭牛棚、买打草机、购买牛犊一系列的工作紧锣密鼓地干起来了。
7f7bea89f230fada7872079cadef0f7f.jpg
       
    朱延江回忆着往事有些激动,刚刚起步之时有大小十几头牛,平均每头牛的价格3000多元,再加上购置机器设备等着实是个不小的开支。牛棚是最简易的,每逢雨季都会漏雨。到了母牛繁殖的时候,有喜也有忧,喜的是可以增加数量,忧的是伺候这刚刚下生的小牛犊并不容易。朱延江的爱人涂玉兰说:“刚出生的小牛犊就像是孩子,我们把炕烧热,把它放到炕上或者放到屋里暖和的地方;有时候母牛生小牛犊的时间不固定,或者时间长,我们一等就是一晚,第二天还要继续放牛,有时牛犊生病了,我们要到140公里以外的局址请兽医。”
       
    几年来,毕拉河林业局为家庭经济户实施贷款扶持,对朱延江扩大养牛规模无疑是雪中送炭,由最初的5000元到后来的2万元的帮扶,朱延江家的牛从2004年的十几头发展到今天的近200头,牛棚已经扩建到上千平方米。北大河林场干部职工定期帮助朱延江家打草、维修牛棚、清理牛粪,为的是能让这两口子歇一歇,喘口气。涂玉兰说:“随着牛越来越多,饲草、用药、放牧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我们感谢林业局每年在资金上给予帮扶,提高了保犊率。”
06ef2db01ba8735b6fd56d0a8b69e497.jpgo2Z365bet体育直播
孟铃钰 摄

    面对近200头牛,朱延江夫妇喜笑颜开,他们说过一阵打算卖上十几头,就能把这一年的成本钱卖出来了。按现在平均一头牛5000元价格算的话,那么,他们这200头牛的总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他们在毕拉河地区已经有了“牛人”的称号,养牛让他们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奔向了小康。 
         
    在毕拉河地区像这样的“牛人”还有很多,他们纷纷走上了致富路。多年来,林业局下大力气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对78户发展林下经济的职工进行了帮扶。去年,林业局工会向上级工会争取到林下经济扶持金15万元,工会筹集10万,林业局配套10万元,为31户发展林下经济的困难职工发放了贷款。为了发挥无息贷款的倍增效应,他们在贷款投放和使用过程中,本着“因地制宜、灵活管理”的原则,对资金周转困难、发展项目较大的家庭经济户,加大贷款的扶持力度;对于资金缺口较大的困难职工发展林下经济,在原有贷款的基础上追加贷款金额,进行了重点扶持,去年又有10户困难职工通过发展家庭经济摆脱了贫困,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

[来 源:杨丽英 李娜]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首页 | 新闻频道 | 视频图文 | 生态文化 | 热点纵横 | 森林旅游 | 社会生活 | 领导专区 | 党建工作 | 企业概况 | 政务公开